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寄托着学子的梦想;教育,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教育,背负着一个地方的未来。办好教育,事关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
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网络学校,从砖瓦房、泥土地到高标准教学楼、塑胶操场……办学条件改善的背后,是攀枝花市仁和区教育事业长期扩容提质、健康发展的生动写照。
一年来,仁和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全区教育和体育事业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安全底线,深化教育改革,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育质量;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布局结构,打造一校一品,促进教育公平,以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全区教育体育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5月,大河中学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平地镇中心学校被认定为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莲花幼儿园被认定为四川省示范性幼儿园。
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民生福祉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仁和区坚持以高质量教育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年来,仁和区先后投入4200余万元,实施了大龙潭乡中心幼儿园、仁和区幼儿园人和甲第分园、攀枝花市第六中学女生宿舍楼新建项目,大河中学学生公寓宿舍、卫生间改造,农村中小学、城区薄弱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及大河中学考点考场双电源改造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师生服务水平、美化校园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推动仁和区教育布局调整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秋季学期,迎来首批二孩“入学高峰”,“入学难”成为令无数家长纠结的难题。为及时解决老百姓对教育的“急难愁盼”,仁和主城区各小学按照“单设小学不能超2000人规模”的标准,最大限度增加主城区学校招生规模,共增加班级12个,增加一年级学位500余个。为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享有平等入学的权利,仁和区按照“应读尽读”“就近入学”的原则,完成200余名“随迁子女”入学或转学的安置。
优化城乡布局,促进均衡发展
仁和教育以空间布局调整为牵引,着力破解当前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难题,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优质、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需求,引领两项改革教育“后半篇”文章做深做实。
在新型城镇化、工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中,教育逐渐呈现“城挤乡弱村空”的局面,学前教育公办园学位不足、城乡教育存在较大差距等矛盾也日趋突出。
2022年2月,仁和区启动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工作,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和高中向城区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一批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名学生都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
截至目前,仁和区已圆满完成30个村小教学点撤并工作,163名学生撤并至乡镇中心学校统一教学。已完成3所乡镇中学撤并工作,432名初中学生撤并到仁和区民族初级中学和攀枝花市第六中学就读。通过改造提升,将15个教学点转型为村级幼儿园,补齐乡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短板。
深化体系改革,突出效益引领
2022年9月,仁和区“集团化办学”工作全面启动,新组建仁和区幼儿园、莲花幼儿园、平地镇中心学校、西路小学、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5个教育集团,扩大东风小学教育集团规模,仁和教育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放大优质资源效益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通过领航学校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多校抱团发展,集团内领航学校和成员学校之间既有形成共识的理念或相对统一的管理,保证教育品质;同时又保持相对独立,保留各自办学特色,形成“和而不同”“百家争鸣”的发展状态。旨在打造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满足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新期待,通过该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以城带乡、以优扶弱,进一步缩小城乡办学差距,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
2023年5月,四川省通过3年时间,从全省806所高中、8965所义务教育学校和13407所幼儿园中评选出200所示范性普通高中、1000所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领航学校和1000所范性幼儿园。仁和区大河中学、平地镇中心学校、莲花幼儿园榜上有名。仁和教育实现了从幼儿园到义务教育再到高中一体化发展的优质教育体系。
通过“以创促进”,促进学校加大办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在制度建设、学校文化、课堂教学等关键环节进一步规范完善。仁和区打造出一批高水平的示范学校,强化优质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调整学校定位,引领学校凸显办学特色,建构属于自己学校的实践体系,形成特色化、个性化发展格局。
2023年8月,“区管校聘”工作全面启动。按照“总量控制、统筹调配、竞聘上岗、强化考核、激发活力”的原则,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4个教育集团和两个独立学校实施“区管校聘”工作,共设岗位1606人,转岗3人,有2人从城区学校调整到农村学校,并实现集团内教师10%—20%的双向柔性流动。进一步理顺中小学校按岗聘人、合理流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育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仁和区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展教师培育渠道,激发教师工作活力,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以来,仁和区教育系统提拔调整校级领导干部近90人,众多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被提拔到学校管理岗位。按年龄结构按照30:40:50的梯级比例,科学配备任用校级领导,平均年龄从47.6下降到42.6,优化了校级领导班子结构。公开推荐校级后备干部62名,首次公开选拔1名初中正校级领导及11名校长助理,年轻化、合理化选优配强学校后备干部。
2022年8月17日,仁和区“三名工程”开班仪式暨校级干部、骨干教师培训在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举行。这标志着仁和区“三名工程”全面启动。一年来,已培养出各级名师、名校长35人。
2023年2月,仁和区与成都市成华区达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合作共识,签订《教育合作框架协议》。首批从局机关和各中小学幼儿园遴选20名优秀干部、骨干教师赴省教育厅和成华区开展为期五个月的挂职、跟岗学习,搭建了区域优秀教育人才培养战略体系。着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力推进“三名工程”,为仁和区加快建设区域优质教育中心夯实人才支撑。
2023年8月20日,大河中学正式成为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在攀枝花的首个科普研学基地,双方在原有“机器人青少年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科普教育合作,为学校完整育人提供了科学层面的支撑,共同为国培育出更多顺应新时代的科技人才。
繁荣体育事业,打造体育强区
每到傍晚,位于大河之畔的上城体育公园内热闹非凡,前来踢足球、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健步走的群众络绎不绝。
截至目前,仁和区已建成体育场地776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十三五”初期的1.31平方米增长到2.29平方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实现了以水中央湿地体育公园、普达体育运动公园、上城市民体育运动公园、新视窗体育运动中心、仁和商业文化广场、大河广场、公园一号市民健康体育运动公园、天星湖公园、仁和滨河步道、登山健身步道为核心,以乡镇(街办)、村(社区)体育运动场地为基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为辅助的全民健身体育公共设施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完成“15分钟市民健身圈”。全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有效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体育需求。
仁和区着力于打造、引进多项高端体育赛事,引入优质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体育赛事,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带动作用,宣传仁和名片作用,助力经济发展的纽带作用,让城市越发有活力。
一年来,举办了四川省全民健身羽毛球总决赛,来自全国羽毛球业余爱好者共300余人参加比赛;承办了2023年全国“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四川会场)暨四川省第六届幼儿体育大会(趣味田径)活动,全省9个市州28支幼儿代表队参加,运动员、家长、裁判员、工作人员等1000余人参与赛事;承办了“四川省第一届绿道全民健身运动会”,市、区各机关单位、乡镇3000余人参赛;举办了“仁和·普达网球中心运营启动暨首届‘苴却砚’杯网球邀请赛”,来自全市的网球爱好者100余人参加比赛;举办了太平乡首届“村BA”篮球赛,吸引区内9个乡镇17个村20支队伍,近300名村民球员参赛,共带动周边餐饮经济近80万元。仁和区将体育赛事活动与消费场景相结合,有效带动商圈经济繁荣发展。
2023年1月,大河中学被授予“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培育类)”称号,这是继“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学校(幼儿园)”“全国少儿软式棒垒球基地”“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之后,仁和区“体教结合”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绩。仁和区体育工作呈现出:群众体育快速发展,学校体育生机蓬勃,竞技体育实力增强,体育产业不断进步,场馆设施日渐完善,体育赛事丰富多彩的高质量发展势头。
过去一年,仁和区教育体育系统荣获“全省教育宣传先进单位”“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奖”“全省考试招生宣传先进单位”“巴蜀最美乡村学校”等荣誉称号;在全市2021—2022学年度中小学教学质量会上获“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单位”“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县(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学校”“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突出进步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学校”等16个奖项;在省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全市第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376项。在省第五届幼儿体育大会(幼儿篮球)比赛中获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射箭项目获2银2铜,群众体育项目获2金;在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中获5金3银2铜;在省第十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射弩项目中获9银10铜;在省青少年射箭锦标赛中获1金3银2铜……这一项项荣誉凝结着全体仁和教体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又昭示着仁和教育体育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体育取得了新成绩。
接下来,仁和区教育体育系统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攀枝花发展“两区三地一粮仓一门户”的新定位、新要求,深入实施市委总体发展战略和区委总体发展思路,以“百姓家门口就有好学校”“学子身边都有好老师”“每个学生都阳光出彩”“每名群众都享受健康运动生活”为目标,奋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育事业,为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南桢 邓建平 谢清明 宋桦坪)
作者:王南桢 邓建平 谢清明 宋桦坪 编辑:周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