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合江县大桥中学:刀豆上画“春秋”,劳动果实变身美育课堂
时间:2025-10-17 13:02:27   来源:教育导报网

《教育导报》讯(杜全广)10 月 16 日的正午,阳光透过藤蔓洒进合江县大桥中学劳动实践基地的绿色长廊。初三学生陈欣怡、文源正专注地用马克笔在刀豆荚上勾勒寒梅纹样,色彩流转间,蜡梅盛放、蜜蜂飞舞的画面跃然“豆”上。

当天,30余名绘画爱好者参与“自然造物”活动。绘有二十四节气纹样与《昆虫记》插画的刀豆作品,被悬挂在藤蔓间,朴素的农事场地变身校园热门艺术打卡地。

“用刀豆当载体是我们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带队美术教师詹红利说,学生开春便参与刀豆播种、搭架、浇水,“只有熟悉劳动果实,才能画出有温度的作品”。这种“先劳动感知,再艺术表达”的模式,构建起“劳动具象化—艺术创作—文化升华”的路径,让美育真正落地。

学生作品打破学科边界:初二学生陈诺的《立夏・蝼蝈鸣》,昆虫肢体比例契合生物课知识;“小满”主题作品的麦穗纹路透视技法,源自美术课的积累。“前两周语文课学《昆虫记》,科学课学节气与物候,创作让课本知识‘活’了起来。”陈诺一边给作品涂上保护清漆,一边说。

学校将此创新延伸为“三维融合”模式,劳动基地提供自然素材,学科教师共建内容体系,学生完成艺术转化。“当学生发现刀豆曲面适合表现节气轮回,真正的教育就发生了。”学校党总支书记陈富春说。

如今,挂着百余件刀豆作品的绿色长廊,日均接待十余批师生参观,成了校园最有人气的教育场域。初二学生林晓在创作笔记中写到:给刀豆浇水时发现它会转向阳光,画“夏至”就特意让向日葵朝向豆荚左侧。这种在劳动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正是“以劳育美”的精髓。

“刀豆作画看似简单,却破解了劳动教育‘重技能轻素养’的难题。”县教研员赵多荣说,大桥中学用田间常见的刀豆,以低成本载体实现高维度育人,串联起劳动实践、学科知识、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承。

学校已计划将此模式延伸至丝瓜绘画、植物种子拼贴等项目,让每一个劳动成果都成为美育载体。当阳光掠过刀豆上的“秋分”纹样,长廊里的笑声与藤蔓的“沙沙”声交织,见证劳动与美育融合的育人力量。

编辑:周睿   审核:杜蕾   终审: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