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讯(余关奇)在国家县中振兴战略纵深推进之际,扎根川北革命老区的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10年来破解优质生源流失“马太效应”与教育资源匮乏“木板效应”双重难题,以教学改革为核心驱动力,探索县域高中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
理念重塑,从“唯分数”到“全人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建校之初,学校便确立“万学归本,成人达己”理念,推动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生命唤醒”。学校明确“以师为本、以生为本、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本”思路,将每位学生视作潜力个体,把五育融合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多次在全国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全国劳动技能大赛、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等赛事活动中获奖。
课程重构,分层供给适配成长需求。课程是育人理念的落地载体,针对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学校构建起“336”卓越课程体系,以基础、拓展、个性化分层设计,实现从“统一套餐”到“个性化菜单”的转变。基础课程筑根基,学校开设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社会实践等20门基础课程,依托大数据服务中心开展学情诊断,实施精准教学,2019年建成的创客空间,为实践教学提供支撑;拓展课程促多元,开设人文社科、科技创新等6大培养项目,涵盖机器人编程、古典诗词吟唱、区域非遗传承等60余门选修课,2019年学校成为“经典诵读传习基地”,成功举办诗词“飞花令”大赛;拔尖课程育英才,学校构建“培优—强基—竞赛”一体化体系,围绕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县域实际问题开展探究,学校还入选全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校”,并与电子科技大学达成“双高”贯通培养合作,与重庆巴蜀中学共建教育共同体,为创新潜质学生提供系统化培养路径。
技术赋能,数智融合变革教学生态。学校推动数智化与教学场景深度融合,构建起“数智驱动”教学生态。将AI技术融入教学全流程,建成大数据服务中心、校本资源库平台与智慧学习社区,引入AI助学助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规划与实时答疑,缓解师资结构性短缺。2025年,学校联合电子科技大学、科大讯飞,引入AI教育智能体,实现教案生成、作业批改、学情预警自动化,让教师聚焦教学设计与学生成长。同时,学校通过小班化教学、导师制重塑教学流程,构建“强基中心+贯培体系+双高融合”模式,运用学习分析技术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让评价从“单一试卷”变为“动态成长画像”,为生涯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治理革新,开放协同激活发展动能。现代化治理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学校推行“扁平化、分布式”管理,赋予年级组、教研组更大自主权,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在育人协同上,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通过“家长开放日”“教育智库论坛”,邀请企业家、家长参与治理,并与巴蜀中学等校共建教育共同体,实现从“闭门办学”到“开放共育”的转型;在教师成长方面,采用“内生培育+外引资源+数字赋能”模式,依托万学书院设立“卓越教师工作坊”“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开展教学研究,通过高校结对、聘请客座教授、建立高校综合营等方式,打造“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教学改革驱动教育现代化,深化“人机协同”教学探索,构建无边界学习空间,推动教育与县域发展深度融合。
作者:余关奇 编辑:周睿 审核:杜蕾 终审: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