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泸州泸县:“双料冠军”背后,一场“教康结合”探索正在“结果”
时间:2025-11-06 13:07:46   来源:教育导报网

《教育导报》讯(唐兴友 王良琴 黄平)在刚刚落幕的泸州市2025年“体育复健进校园”旱地冰壶专项赛事中,泸县中宏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获得听力组与智力组“双料冠军”——这不仅是赛场上的胜利,更是学校探索“体育复健融合教育”交出的一份答卷。

“各个击破”,家校协同搭起体教“舞台”

4年前,泸县中宏特殊教育决定将旱地冰壶运动纳入特色康复项目,引入特教课程。

针对学校专业的冰壶教练匮乏、训练体系几乎空白的困境,学校组建由体育教师与康复教师联合的评估小组,从3至9年级中筛选出具备潜力的学生,投入资金建设专用训练教室,外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并邀请资深教练定期指导,一步步搭建起专业的训练体系。

面对学生身体协调性差、注意力难集中、情绪波动大等现实难题,学校开设冰壶体验课,融入趣味投掷游戏、团队协作挑战等环节,让更多孩子能够接触到这一运动,最终形成了以10名学生为主的稳定队伍。

此外,为破解家长对体育康复价值认知有限的难题,学校创新构建“学校主导训练、家庭辅助巩固”的家校协同机制,通过家长会、个别访谈,向家长普及旱地冰壶在提升肢体功能、增强专注力等方面的康复价值,不断扭转大家认为“体育只是玩耍”的传统认知。

因人制宜,特殊学生的眼里有了“光”

特殊学生的差异性,让常规训练方法处处碰壁。为此,学校教练团队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了训练方案:设计单脚站立、平衡控壶等基础练习提升身体稳定性;采用“手把手示范+视频慢放讲解”双轨教学;创造性地引入心理支持机制,教练全程关注情绪变化,及时安抚疏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心态。

学校同步加强了团队文化建设,实行“1帮1”结对互助机制,鼓励队员之间相互支持、分享经验,增强集体归属感与合作意识。

“我从未想过我的孩子能站上领奖台,”队员邓同学的家长表示,“是体育给了他荣耀、自信和成长。看到他眼里的光,我们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教康结合,让育人成果惠及更多儿童

近年来,学校围绕“教康结合”目标,相继系统组建了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聋人女子足球、跆拳道、旱地冰壶等6支专业队伍,形成“一项目一方案、一队员一计划”的特色培育模式,并将运动训练与康复目标深度结合:羽毛球、乒乓球侧重手眼协调,足球、篮球强化团队协作,跆拳道训练肢体力量。

这套体育复健机制运行以来,已结出硕果:学生在各级赛事中累计荣获国家级奖牌3枚、省级奖牌22枚、市级奖牌105枚。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玉兰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多样化体育项目,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赛道’。未来,学校将继续拓展体育复健项目,联动更多社会资源,让‘教康结合’的育人成果惠及更多特殊儿童。”

编辑:冯薇   审核:杜蕾   终审: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