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7:0”“2:0”“3:0”,11月2日至9日,在四川省第六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超级联赛高校女子校园组赛场上,西南医科大学女子足球队以4战全胜进16球、零失球、零红黄牌的成绩夺得小组第一名,晋级总决赛。此前,这支女子足球队曾连续两年跻身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女子校园组三甲,并斩获第五届“贡嘎杯”冠军。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支成绩亮眼的队伍,全部来自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口腔、麻醉等非体育专业。队员不仅“业余”,还面临着繁重的医学专业学习任务,是什么让她们坚持了下来?又为何会屡获佳绩?刷新成绩的同时,她们也打破了人们对医学生“只会埋头读书”的固有印象,在学校激起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师生、学校都愿为热爱“买单”
“足球对抗性强,耗时、耗力,医学生本就学业繁重,所以即便我初中就对足球感兴趣,大一进校时也看到了学校女足队的招新宣传,但还是按捺住了心底的热情。”女足队门将苗智琳说。在球队助理教练金川的三顾茅庐下,她大一下学期才决定入队。
诚如苗智琳所担忧的,在医学院校,足球是一种需要时间、体力和热情去“买单”的选择。学校女足队的20多名成员均是非体育专业出身,大多是进入大学后才接触的足球运动,所以基本功训练是球队必须做好的“入门课”。一周最少3次训练,抛球、倒地、颠球、传球……“姑娘们大多背着装备上课,一下课就飞奔到训练场。”女足队长杜鑫宇说,“对足球的热爱,是大家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球队还坚持周末和寒暑假加训,2024年8月,泸州遭遇极端高温天气,队员们却“闹”着要求加练;今年集训正值期末温课迎考,队员们无一人请假。“除了生病,面对极端天气和繁重学业都鲜少有人请假。”球队主教练秦义感叹,“踢好足球并不能为队员的专业学习‘加分’,但这体现出队员们对足球纯粹的热爱和付出。同学们虽然皮肤越晒越黑,但眼睛却越来越亮,体育也回归到了锻炼体魄、享受乐趣的状态。”
学校和老师们也在为女足队的热爱“买单”。今年7月举办的2024—2025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女子乙组总决赛和学生期末考试的时间恰巧重合。学校教务处、体育学院和各二级学院积极支持,协调女足队员考试时间和考试方案,处理好学训矛盾,妥善解决了队员们的后顾之忧。
“为充分保障学生体育锻炼的权利,学校一直在搭平台、开通道。”该校体育学院院长王定宣介绍说,学校将校园足球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办法》,加大专项经费投入、解决足球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评聘等问题,不断协调解决好学生最关心的足球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
天道酬勤,进球与否都别样“出彩”
学校自上而下的支持,让学生们的热爱不再是“孤勇”,而是有底气、有组织的行动,女足队的成长迅速而惊人。
“一开始我觉得这支队伍可能打不出好成绩。”杜鑫宇坦言,她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踢足球,加入球队的初衷是想保持这个爱好。球队组建之初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一场训练赛也确实以0:5惨败。但在学校的支持和教练、队员的团结协作和刻苦训练下,仅仅几个月时间,球队就以2:0完成逆袭。
2024年,西南医大女足队首次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1:0的比分夺得大学女子校园组全国总决赛冠军,刷新了四川省高校参加该赛事的历史最佳纪录。“那个球是非惯用脚踢出的,我本来已经不抱希望地转身了。”这是杜鑫宇记忆最深刻的进球,“但看见队友、教练,还有观众们激动的神情,我知道——成了!”
今年5月,球队再度捧起四川省第五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大学女子校园组冠军奖杯。队员们士气高涨,剑指2024—2025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女子乙组)全国总决赛冠军,但没想到的是,意外频发。先是上一任门将因家中突发情况缺赛,苗智琳又在决赛前的集训中扭伤了脚踝。
危难之际,原本已经放弃上场、专心备考的学姐挺身而出。“这让我又一次感受到球队的坚韧和团结,每个人都真心想为球队出一份力。”苗智琳说。这也让她在4进2比赛时,学姐体力不支的情况下,重拾信心,拖着刚恢复的脚踝回到赛场。“从犹豫不决到自信果敢,这是我在球队最大的变化和成长。”她说。
那一场比赛无比焦灼,面对强劲对手,尽管拼尽全力,西南医大女足队仍以2:3惜败,无缘冠亚军。但接连失利反而激发了姑娘们的好胜心,在后来的季军争夺赛中,大家调整心态、奋力缠斗、顽强冲抢,最终以2:0跻身全国三甲。
“女孩们平时文雅安静,但一到球场上各个精神抖擞、拼劲儿十足,让人刮目相看。”西南医科大学校长何涛常常关注女足队的比赛,她说:“无论进球与否,队员们的表现都别样‘出彩’,体育赛场上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正是学校要教给每一个西南医大人的品质。”

体教融合,提振学生精气神
“她摔得那么重,膝盖都破了,我下意识想喊医生。可她只是拍了拍草屑,爬起来就继续跑。”回忆起球队近期一场训练赛的惊险一幕,拉拉队队长石煜涵仍难掩激动,“那一刻,‘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这些词汇具象化了,原来女生们这么坚强,又美又飒!”
如何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以体育人呢?
在打造校园女足明星队伍的同时,西南医大还把足球选修课程纳入公共体育教学,向全校各专业、各学段学生开放;成立校院两级足球俱乐部和足球社团,每年坚持举办“青体杯”校园足球联赛,深化足球“一院一品”文化建设,构建起“教学—训练—竞赛—文化”四位一体的足球育人体系。
如今,西南医大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天天有训练,小小足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体育、参与运动。今年5月,四川省第五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超级联赛大学女子校园组决赛在学校进行,近3000名师生现场观赛,为学校女足队加油、助威。
围绕着足球运动和女足队建设,西南医大还发挥体医融合优势,建立由专业教练以及医疗救护、体能训练、运动康复、运动心理等专业人员构成的教练团队,推广应用“运动处方”,探索开设运动医学辅修课程。“通过体医融合相关课程学习,我既能将课堂上的医学专业理论运用到球队实训中,又能更深刻地理解教练设置的训练环节是为了什么,可谓是一举两得。” 来自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女足队员张艺曦深有感触地说。
“未来,这些经验、探索可以推广到更多运动类别,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运动健康保障,让更多学生将运动和医学结合起来。”在王定宣看来,学习与运动是相得益彰的,尤其复杂的综合性运动,不仅锻炼学生身体、缓解压力,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团队精神,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对今后从事医疗工作也有所助益。
“有什么事踢几场球就过去了。”女足队17号后卫、临床医学专业的杨瑜便是体教融合的受益者。作为在队资历最老的球员,她从大一一直效力到研三。她说:“7年间,球队的训练,让我在面对繁忙的学业和人生抉择时,始终保有健康的体魄、昂扬的精神和豁达的心态;一次次赛场冲锋和突破,又让我认识到,人的潜能是可以被无限开发的。”
(《教育导报》记者 钟兴茂 鲁磊)
作者:钟兴茂 鲁磊 编辑:周睿 审核:杜蕾 终审: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