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成都中医大9年接力,得荣县千余名眼疾患者重见清晰世界
时间:2025-11-06 19:26:07   来源:教育导报网

深秋时节,川西高原温差极大,在得荣县奔都乡甲音村,76岁的志玛拉姆趁着上午阳光和煦,在房前做着针线活。在几个月前,她还干不了这样的细活。两三年前,志玛拉姆罹患白内障,病情逐渐加重,生活质量每况愈下。今年夏天,在得荣县人民医院,由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眼科专家主刀,志玛拉姆顺利完成手术。“省城来的专家们不仅医术好,态度也好,在治疗中对我们非常关怀。”志玛拉姆告诉记者,现在眼睛看得清楚了,对以后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在得荣县,像志玛拉姆一样曾受眼病困扰的人不少。得荣县地处川、滇、藏交界处,属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年均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导致白内障、翼状胬肉等眼部疾病高发。与此同时,当地缺乏专业眼科医生和诊疗设备,不具备开展眼科手术的能力。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远赴成都、昆明、丽江等城市就医。

“就说摘除角膜异物这个简单手术,如今在县医院花两百多元就解决了。而在过去,患者外出求医,带上家属,交通、食宿加上诊疗费用,要花几千甚至上万元。”得荣县人民医院眼科医生扎西次仁向记者举例道,不少患者因对高昂费用望而却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失明。

转机出现在2017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定点帮扶的得荣县实地调研后,启动实施“对口帮扶·精准复明”计划和“对口帮扶川滇藏光明行动”。针对得荣县眼科设备“一穷二白”的状况,学校眼科学院和附属银海眼科医院向得荣县人民医院捐赠了全套先进眼科诊疗设备,并建立了首个独立运行的眼科专科;同时,组建起一支技术过硬的“银海精准复明医疗队”(以下简称“医疗队”),系统性帮助得荣县及周边川滇藏交界地区破解眼科诊疗难题。

当时,奔都村村民泽仁曲错已遭受白内障困扰十多年。此前,为了不给贫困的家庭增加负担,她一直没有到外地接受治疗。  

“2019年夏天,村干部通知我们,县医院已经能做眼科手术了,现在省城的专家来免费给大家治眼睛了。真没想到有这样的好事啊。”如今已76岁的泽仁曲错神采奕奕地告诉记者,自己完成手术后,视力恢复得很好。一旁的村民告诉记者,泽仁曲错在治好眼睛前很少出门,现在每天都能看到她出来和大家一起散步聊天。

9年来,医疗队的足迹遍布得荣县10个乡镇上百个行政村,累计筛查各类眼病患者超过5700人次,成功为1348名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得荣县实现可致盲性白内障“动态清零”,上千个家庭重获光明与劳动能力。

医疗队每年只在固定时间来到得荣县集中诊治。为弥补地理距离带来的不便,2020年7月,在完成第二批设备捐赠后,医疗队协助得荣县人民医院开通了与成都总部的眼科医联体远程会诊系统,使当地疑难重症患者实现了“家门口看省城专家”。

为给最偏远的群众提供便利,医疗队创新服务形式,借助“复明8号”流动眼科手术车深入乡镇开展“家门口手术”;此外,还帮助得荣县人民医院将一辆特种车辆改造为“眼健康流动科普馆”,穿梭于高原山乡,为群众提供免费眼病普查,同时普及科学用眼常识,从源头上降低眼病发生率。

“输血”终究不如“造血”。为了给当地锻造了一支“带不走”的眼科专业队伍,成都中医药大学先后免费接收得荣县人民医院选送的5名医护人员到成都院本部,进行为期数月的系统化培训。今年31岁的扎西次仁正是这5人之一。

扎西次仁告诉记者,培训期间,白内障科主任、副主任等专家对他和同事们进行了“一对一”导师制带教。此外,医疗队每年赴得荣县开展驻地帮扶期间,通过临床带教、病例讨论等形式,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手把手的现场培训,让他们的专业能力持续巩固提升。如今,最初参加培训的5人均已成长为当地眼科骨干,能够独立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我们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今后还要不断精进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身体健康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扎西次仁说。

《教育导报》记者 何元凯(图片由医疗队提供)

作者:何元凯   编辑:殷樱   审核:杜蕾   终审:倪秀